查看: 25640|回复: 0

连续三天,《徐州日报》聚焦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92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92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连日来《徐州日报》持续刊发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深化“两个走进(近)”提升服务效能系列报道
微信图片_20250522095940.jpg
小龙虾奏响乡村致富歌——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深化“两个走进(近)”提升服务效能(一)

春夏之交,气候宜人,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蓝天白云下,徐沛快速通道穿境而过,沿途的镇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成片的水田在朝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明兵,这几天龙虾饲料储量怎样?镇上来电话呢,一定要保证虾们吃饱喝足,气温升高,还要确保存活率。”上午9时,胡寨镇吴双楼村党支部书记吴德利在一片藕塘边打了几个电话。


“现在龙虾长得快了,每天要喂两次料,劳动强度增大,支书你帮我召集些村民来帮忙吧,每人每天我付100元到150元的劳务费。”电话另一头的龙虾养殖户张明兵说。


每天早中晚,吴德利都会骑电动车到各家各户和田间地头去看看,与村民们聊聊天,这个工作惯例多年来雷打不动。他心心念念的是全村吴双楼、邢庄、小高庄三个自然村的日常村情以及村里牵头开发的1900亩稻虾、藕虾种养情况。


吴双楼村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但是2016年曾被评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原来,该村曾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导,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定位死板,几代人还是依靠常规种植,一年就是麦子和水稻两季,亩均纯收入也就500元左右,没有创新怎能提高收益?”吴德利说,为了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近年来,胡寨镇党委经过认真考察调研,帮助吴双楼村将“稻虾轮作”和“藕虾共作”作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荷叶可以为龙虾遮阴、避害,促进龙虾生长;龙虾能清除藕田里的杂草,吃掉部分害虫,排泄物能增肥。藕虾综合种养不仅可以做到莲藕不减产、小龙虾上市季节长,实现一田双收,更能通过水质净化、土壤修复等带来生态效益。”吴德利说,稻田虾“五一”前已上市,藕田虾于4月初开始投苗喂养,6月上旬可上市,预计1900亩地可产龙虾约70万斤。


“一亩地能产400多斤虾,如果每斤虾能卖13—15元,可收入5000余元,除去土地租金及养殖成本,一亩地纯收入可达2000余元。”村民孟金光算了一笔账,他说徐沛快速通道开通给吴双楼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镇党委帮助村里进行产业调整,让村里找到富民新天地。


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湖西农场养虾人韩正路已经在稻虾种养基地忙碌起来。他撑着船在稻田里穿行,熟练地取下固定在木桩上的笼结,一节一节地收起地笼。一只只硕大的小龙虾落入盆中,发出悦耳的声音。


“今天的收获真不错,接近500斤,都是青虾,个头也大。”韩正路看着盆中的小龙虾,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毕业后曾在无锡从事物流工作,但心中的田园梦始终未能忘怀。2017年,韩正路回到家乡,流转了200余亩地,如今八年过去了,他已然成为当地养殖小龙虾的致富高手。


湖西农场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从2015年开始进行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示范,2017年大面积推广,2018年2月荣获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


近年来,湖西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小龙虾品牌的建设,注册了“湖西渔乡”“帝王龙虾”等商标,由原来的邻近城市销售拓展到北京、广州、济南、苏州等一线城市,使湖西小龙虾“喝好水、沐汉风、乘南航、行天下”。


目前,湖西农场拥有稻虾种养面积1.5万亩,可亩产绿色优质水稻650公斤、生态小龙虾200公斤以上,亩综合效益2000元左右。全场有200余农户从事稻虾种养,吸纳千余名农民就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沛城、魏庙、五段、大屯等乡镇(街道),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近50000亩。


“我们要求把服务阵地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党员干部做好群众的贴心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破‘难’转‘优’,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胡寨镇、湖西农场党委书记张允东说。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诗情画意的韩楼村,一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粉墙黛瓦,古色古香,亭台廊道,曲径水榭,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韩楼村在徐沛快速通道和南环路的交界处,毗邻京杭大运河。这里四季气候明显,稻麦、蔬菜、水产等产品种类丰富,品质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徐沛快速路通车后从徐州到韩楼村仅半小时车程。


韩楼村还建设完成田美生活馆、商业街区、湖西记忆展览馆、小镇客厅、党建中心、野奢部落乡村度假酒店、田美餐厅、合院精品民宿、龙虾垂钓园、稻虾种养殖示范区等,打造沛县首例集休闲农业、高效农业、文化展示、度假养生、亲子游乐、科创教育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区。


2024年,韩楼龙虾美食促销费活动吸引了近3万人次的游客来这里感受别样的乡村文化。今年“五一”假期,苏韵乡情休闲农业暨2025田美韩楼“帝王龙虾”畅游荟开启,各路游客纷至沓来。


张允东表示,胡寨镇、湖西农场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服务效能,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聚焦高质量发展,秉持勤勉务实之风,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锲而不舍推动工作见行见效。胡寨镇、湖西农场将锚定“建设环微山湖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定位,以党建引领深化“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的“两个走进(近)”工作要求,让服务零距离、暖民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522095945.jpg
把贴心服务精准送到群众身边——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深化“两个走进(近)”提升服务效能(二)


4月29日,沛县老年大学胡寨分校教室内气氛热烈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年智能手机大赛在此火热开展。此活动是政府心系老年人系列举措的一个生动缩影。


20多位“银发学员”埋头答题,他们有的借助老花镜,有的拿着放大镜,仔细确认着“手机支付安全注意事项”“人社认证操作流程”等题目,或沉思或展颜,尽显对科技学习的热情。


这场备受学员们关注的“银发学霸”评比考核,既融合了理论知识,又检验了实操技能。最终,学员们以最低分78分的成绩全部“通关”。70岁的退休教师胡光荣获得最高分,赢得满堂喝彩。


“胡姨,您这扫码付款的手速比年轻人还快呢!”胡寨镇民政助理韩秀丽笑着递过满分试卷。胡光荣笑得眯起了眼:“何止这些,我现在拍视频、发朋友圈都会!昨天我去县城看电影,票也是在手机上买的。”


这个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智能手机培训班,是胡寨镇聚焦“一老一小”,推进“适老化”服务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化“两个走进(近)”工作的又一创新之举。


韩秀丽围绕老年人最关注的内容,教授微信抢红包、视频通话等简单实用的操作,同时还手把手地教会老人如何用手机玩棋牌游戏、清理手机内存等。她耐心细致的讲解,赢得老年朋友们的好评。


看到75岁的姜方梅老人因记不住步骤而着急,韩秀丽耐心地一遍遍重复,直到老人完全掌握。在防诈骗课堂上,她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讲解哪些电话不能接、哪些款不能付,让老人们提高警惕。


这场温馨的银龄数字之旅,不仅让100余名老人成功跨越了数字鸿沟,畅享数字化带来的便捷生活,也让沛县老年大学胡寨分校成为受全镇老人们欢迎的服务阵地。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免费学习智能手机的操作技巧,还能免费学习书法、舞蹈、戏曲、太极、声乐等十余门课程。


72岁的赵后猛老人在这里练就了一手好字,还在县老年大学艺术节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胡光荣和几个老姊妹编排的戏曲《桃花庵》也获得了三等奖。


学有所成的老人们还自发成立了文艺演出服务队,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送温暖演出。74岁的张纯宝创作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夸夸咱们新农村》等节目,将法律、防诈和移风易俗等宣传内容融入群口快板、戏曲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收获了众多好评。


11岁的胡文斌,因父母在外务工,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外婆年纪较大,没有太多时间管他,常常是邻居或亲戚来学校接他。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他内心自卑,不爱学习,也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在胡寨镇“儿童关爱之家”组织的“一对一”上门“送教、送支持、送健康、送温暖”活动中,魏洪秋遇到了他。在魏洪秋的帮助下,胡文斌渐渐敞开心扉。他开始与老师、同学们聊天谈心,作业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在未保站组织的“两地书,亲子情”活动中,他终于打开心结,与父母达成了和解。


胡寨镇中闸村是航天英雄李广苏的家乡。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为走出了一位航天英雄而声名远扬。自从李广苏从这里走出,飞向浩瀚的宇宙,村民们的精气神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中午时分,中闸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十分热闹。每月26日,7个自然村的村民代表们会聚一堂,共同讨论新一轮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情况。


“咱们村的喇叭班节目内容都严格把关了,统一标准,拒绝低俗。”


“关于取消定亲饭,目前大家的反馈都不错。原来一顿饭至少要摆五六桌,加上烟酒少说也要花上万元;现在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省钱不说还能增进感情。”说话的是中闸村红白理事会主任鹿成泽。


春节前,鹿成泽的女儿定亲,既没要彩礼,也没摆定亲饭,两家四口人就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在他的带动下,取消定亲饭这一移风易俗的举措在中闸村得到了普遍认可。


和鹿成泽一样“身先士卒”的还有村委会会计孟庆勇。在他的努力下,亲家不仅同意不要彩礼,还高高兴兴地把女儿嫁到了中闸村。


在中闸村,村规民约约定的内容,村委会班子成员都带头执行,这也让村民更加信赖村委会。


几年前,村委会把坑塘、宅边地收回统一管理和经营,增加的集体收入再回馈给村民。


“村委会把群众放在心里,村民自然信任村委会。”中闸村党支部书记高绪营说,“村里有事,村民都乐于配合。有时修路、建广场需要占用部分空地,村民也都没有意见。”这个高个黑脸的汉子说话直爽,做事也利索。


在高绪营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闸村深入实施党群关爱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增收、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


“深化‘两个走进(近)’工作,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关键在于始终聚焦群众需求,以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服务。唯有真正将服务阵地精准搭建在群众需求的心坎上,才能把贴心服务精准送到群众身边。”胡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永乐表示,“当贴心服务真正扎根于群众心坎,各项工作的推进自然如顺水行舟,高效顺畅。”


微信图片_20250522095949.jpg


精准发力让服务效能“满格”——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深化“两个走进(近)”提升服务效能(三)

4月17日上午,沛县胡寨镇便民服务中心,80岁的朱广香焦急地走进便民服务大厅,他听说年满80周岁可以申请高龄补贴,但他对办理流程一无所知。


“大爷,只要您年满80周岁,有咱们本地户籍 ,就可以申请尊老金,每个月能领取50元,这钱直接打到您银行卡里,补贴从申请通过的当月就开始发放啦。”朱广香听后,眉头舒展开来。


随后,工作人员告知朱广香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原件等。朱广香有些着急:“哎呀,我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孩子们在外地工作,这可咋办?”


“大爷,别着急,您实在不方便通过手机申请,我们可以先切换网络,帮您在徐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云平台录入。”工作人员详细告知朱广香办理流程以及发放时间节点,确认无误后,迅速在系统中完成提交申请操作。


整个办理过程不到半小时,朱广香高兴地说:“我还以为要跑好几趟,准备好多东西呢,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办好了,太感谢你们了!”


中午时分,37岁的廖洪燕走进便民服务中心零工驿站。一天前,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了就业需求登记,没想到仅过一天就接到了工作人员的喜讯。


“以前打零工得靠熟人介绍,现在有了零工驿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招工信息,还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和务工需求在线上登记。第一天登记信息,第二天就有活干,找活省心又放心。”廖洪燕笑着说。


自打零工驿站建成投用后,像廖洪燕这样的零工人员,在逐渐告别“马路市场”的同时,还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零工驿站收集的招聘信息涵盖保洁、搬运、家政、操作工、文员、电工等十几个种类的岗位,选项众多。零工驿站提高了便民服务中心使用效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灵活就业人员、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提供了多样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江苏百草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全自动面包生产线高速运转。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烘焙类食品生产的企业,公司拥有全自动化生产线2条、半自动化生产线3条,安装半自动化烘烤设备10台、包装设备12台。


“徐主任,公司生产的夹心酱面包和吐司类面包订单量很大,目前供不应求,需要30—40名操作工,你这边帮我们解决一下吧。”公司生产负责人拨通了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徐浩的电话。


“放心吧,刘经理,我们现在就安排,绝对不会耽误咱们企业的订单。”


两年前,江苏百草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胡寨后,一直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胡寨镇政府多方协调帮助该公司获得1800万元银行贷款。


在一次日常“一对一”的走访中,胡寨镇党委副书记张文然了解到一家企业的用地需求后,立即组织工业、国土等多个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并锁定工业园区南侧40亩土地,组织村负责人、村民代表协商解决土地征收问题。


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同步启动了相关建设审批,避免了项目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胡寨镇政府还安排专人跟踪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特别是在手续办理上,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企业少走弯路,快速推进项目。


麦收将至,湖西农场10万亩小麦良种长势喜人。湖西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张合义正和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姜雷,沛县华东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郗华东一起讨论着良种田里小麦的生长情况。


郗华东今年53岁,有着30多年的小麦种植经验,他流转了1000亩土地,与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从事良种种植。


“现在是小麦花期,张部长正指导我们人工去杂。”郗华东边说边将新采摘的小麦样本递给姜雷,“等到机械收割的时候,我们保证每个机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能进入咱的种子田。”


“优良的麦种离不开精心种植,照目前的生长情况来看,今年的种子质量没有问题了。”姜雷仔细端详着郗华东带来的样本说。


“种子好才能种的好,这也离不开咱们大华的研发创新。”张合义笑着说。


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是湖西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集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制种企业,以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等作物种子为科研方向,年销售收入6500多万元。


2023年,公司新上了年深加工20万吨稻米及3万吨种子的种业项目。研发创新是大华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成立了由10多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现已选育了二十几个新品种,其中华麦系列、华粳系列、大华麦系列深受市场认可。


胡寨镇、湖西农场党委书记张允东说,胡寨镇和湖西农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交通、物流、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大华种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项目投产后,镇政府和农场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积极通过展览会、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帮助大华种业宣传,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大华种业成功申报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智能工厂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张允东表示,胡寨镇和湖西农场将坚定不移地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两个走进(近)”工作要求,精准发力让服务效能“满格”。在积极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进程中,胡寨镇和湖西农场将精心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优质品牌,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时刻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插件定制,云服务器购买 联系QQ 860855665 ;更多精品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邮箱: 18052225101@163.com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 QQ 942194531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苏ICP备2022013941号-1
版权所有: 西祠徐州城市站

苏公网安备32032202000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