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偶尔会感觉到一些纠结和痛苦?比如遭遇重要考试失利,感觉人生就“完了”,或者迫于沉没成本和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地往失败的情境里投入更多东西,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越来越逼仄。
其实,出现这类情况,往往是掉进了逻辑思维陷阱。今天的《夜读》,带你识破五个人生中的思维陷阱,实现认知升级。
人生中常见的5个思维陷阱
1、滑坡论证
先举一个例子。为了刺激儿子好好学习实现当律师的理想,妈妈跟他有了如下对话——
妈妈:过不了司法考试,你就当不了律师。
儿子:我知道。
妈妈:当不了律师就会没钱花,没钱花就过不上好日子,过不上好日子就不会幸福。所以,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
看完这段对话,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没毛病”。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认知谬误——滑坡论证。使用这种论证法的人会从正确的观点出发,推导出一个不好的结论,从而告诉对方最初的选择不对。
“滑坡论证”的过程模糊了因果关系,存在明显的逻辑谬误,然而,当人们被论证的过程所误导,没有仔细琢磨其中具体涉及的因果关系时,就可能被错误结论误导。
案例中的妈妈也许自认为是为了儿子好,但这种话术下的思维陷阱其实值得我们警惕。比如,觉得生活中一事不顺就会事事不顺,一步错步步错,所以自己一步也错不起,进而反复焦虑纠结。但事实上,人生的容错率很高,你时时都有掉转船头的机会。
2、赌徒谬误
许多沉迷于赌博类游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过程——即使一直在输,仍会继续投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玩了这么多次,很快就能中大奖了。这些人投入的钱越多,脑袋就越发热,越无法作出冷静判断。
用轮盘游戏打个比方。如果几次游戏连续出现相同的结果,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下一次结果有所不同。
但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每次玩轮盘时出现红色和黑色的概率都是50%,无论转多少次轮盘也不会改变,下一次的结果并不受上一次影响。误认为下一次的结果受到之前结果的影响,这种误区叫作“赌徒谬误”。
陷入“赌徒谬误”的人,面对某些短期的事件时,也要求其跟长期的事件一样,延续其出现各种结果的概率。但要记住,在类似的情况下,过去并不影响未来。
你未来的每一步,面对的都是崭新的概率。而这也意味着,你随时拥有新的机会。
3、稻草人谬误
首先,请阅读下面的夫妻对话,找出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妻子:你赶紧把烟戒了吧,孩子可能会吸入二手烟,还浪费钱。
丈夫:我吸烟怎么了,又没花太多钱。在我的零花钱范围内买点嗜好品也没问题啊?再说,你能做到每天不喝咖啡吗?
你有没有注意到丈夫正在偷换论点?妻子只表达了“因为健康和经济问题,我希望你戒烟”,但丈夫却偷偷把妻子的主张换成“所有嗜好品都不好”,从而谴责妻子并为自己的吸烟行为辩解。
简化说话者的主张,或用极端的论点替换对方的核心观点,并指责歪曲后的主张,以让讨论有利于自己的论证方式,被称为“稻草人谬误”。当论点被偷换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讨论过程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论点,顺着对方的“逻辑”继续解释下去,就会掉进对方的陷阱。
比如:当你对自己的小失误道歉时,对方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指望你在学习/工作上认真”,进而批评你的学习/工作态度时,如果不加察觉,你可能也会觉得“确实是自己的态度有问题”。但事实上,导致失误的可能性很多,往往不是人的态度所决定的。
当你发现对方利用“稻草人谬误”指责你时,最重要的是看清楚对方所指责的主张,是否是你原来的主张,或者是否是产生问题的核心原因。
4、基本归因错误
如果你听说一个朋友一个月前因摔倒骨折,这周又受了同样的伤,你会怎么想?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他太大意了”或“他不够小心”,而很少考虑当事人所处的情境或环境,比如那个地方的地板湿滑或台阶很隐蔽等。
产成这种心态是因为,一方面,当我们从一件事的结果推测其成因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觉得“换成自己一定不会如此”;另一方面,我们倾向于低估情境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这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错误归因”的产生机制被认为与多种偏见有关,也很容易导致面对风险时的侥幸心理。比如面对交通事故或生产安全问题时“信心”满满,认为“换了是我一定不会像别人那样不小心”,反而疏忽大意。
因此,切记遇事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比起偏见,自认为没有偏见才是最可怕的。
5、终极归因错误
假设你爱好足球,并且是足球队的一员。当你的队友进球时,你肯定会认为这是“平时努力的结果”或者“我们水平很高”。而当队友丢分时,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今天地面很滑”或者“风太大”,那么你就陷入了典型的“终极归因错误”。
另一个角度同理。陷入这种偏见时,当对方队员进球,人会倾向于认为是“风向比较好”或“凑巧球的角度比较好”。当对手球队处于劣势时,人往往认为“他们没有努力练习”或者“水平太差”。
“终极归因错误”的偏见会导致我们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这会使我们无法准确衡量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成功和胜利,与运气和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我们就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不把对手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可能会导致轻视对手或把歧视正当化的后果。另外,我们也可能会失去反思的能力,以及努力追赶对手的机会。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