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沛县法院栖山法庭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庭站融合、多元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近日,该站通过"情理法"交融的温情调解,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解决了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彰显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成效。 01
机制创新:从“对簿公堂”到“家门口解纷”
人大代表联络站汇聚法官、人大代表、调解员等多元力量,打造"三前"工作法: 预警前置:依托社区网格摸排矛盾风险点;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多个排查小组,实行网格负责制,划分责任区,全覆盖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隐患排查。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建立回访台账,定期进行回访,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反弹问题,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调解前移:针对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采取“背对背情绪疏导+面对面协商谈判”的方式。首先,由调解员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内心的负面情绪,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再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谈判,引导双方理性地表达诉求,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普法前瞻:通过典型案例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篇。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深入社区、广场、集市等场所,向广大居民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居民了解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化解家事纠纷76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6%,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成诉讼"。
02
温情破冰:一场离婚纠纷的“三重治愈”
本次调解的离婚纠纷中,夫妻两人离婚态度坚决,但双方对于孩子抚养及债务承担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联络站启动"复合型调解"程序: 1.心理疏导:人民调解员与夫妻双方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耐心倾听他们的抱怨、不满和痛苦,引导他们释放内心积压已久的困扰。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彼此在婚姻中的问题和不足,重建了沟通的桥梁,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法律明晰:法官凭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向夫妻双方详细解读了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承担、子女抚养权等法律要点。通过清晰的法律解释,让双方当事人对自己在离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消除了他们的法律疑虑,使他们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地处理婚姻纠纷。 3.亲情唤醒: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邀请了当事人的亲友参与到调解过程中。引导双方从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展开协商,考虑到韩小某一直跟随被告生活,目前拥有相对稳定的交际和教育环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原告主动放弃债务诉求,韩小某由被告直接抚养,原告可定期探望并每月给付抚养费。 03
治理蝶变:打造新时代“无讼社区”样本
人大代表联络站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进一步深化了基层治理成效,努力打造新时代“无讼社区”的样本,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一张网络:积极联动周边的22个社区,建立起分级调解体系。通过明确各级调解组织的职责和分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调解网络,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理。 一支队伍:精心培育了28名“法律明白人”担任调解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经过专业的培训,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力量。 一套规范:提炼家事纠纷特点,形成家事调解标准化流程,对家事调解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说明。从纠纷的受理、调查、调解到协议的签订和履行,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使调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个品牌:创建"家和驿站"主题家事法庭。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装饰风格,营造出温暖的氛围,减少当事人反抗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调解员面对面提供心理辅导,倾听各方积怨及诉求,为群众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家庭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结语
这起离婚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人大代表联络站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注脚。通过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我们正在绘就一幅"矛盾少、民心暖、社会安"的和谐图景,为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提供创新样本。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