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52|回复: 2

丰县记忆中的老手艺

[复制链接]

956

主题

4

回帖

288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888
发表于 2024-8-4 09:0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1.png


条 编

箢子、簸箕、槎子

这些曾经在农村常见的生活物件

都源于一种传统工艺

条编

丰县条编工艺原始独特

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演绎着丰县匠人最美好的指尖芳华

2.png
3.png
4.gif
编筐织篮,若想编好

却不容易

没有三年两载,不可能全部掌握这门手艺

家住凤城街道丁兰集村的张杰

是丰县条编技艺非遗传承人

一根根普通的柳条

在他的摆弄下

即可变身为精致实用的

簸箕、篮子、箩筐等手工艺品

5.png
由于柳条长、量大

制作大多需要坐在矮凳子上

或蹲在地上

手脚并用来完成

一挑一压,一缠一绕,一勒一编

只见细长白皙的柳条

在手中不停地上下翻飞

呈现出原始而质朴的美感

6.png
7.png
8.png
9.png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大量应用

柳条编织器具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一些传统的手艺人也因此面临着生存困境

但是,张师傅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手艺

相反,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新

用传统手艺编出迎合当下社会的

吊花篮、果盘等多种新产品

畅销海外

也带动了周边闲置生产力

随着条编技艺申遗

以及当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整理

条编这项传统手艺又重回到了大众视野

让传统条编产业焕发新生机

10.gif


条编在过去

是一种行业

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而这些老艺人

依旧

精湛的工艺,不变的质量

续写丰县非遗的条编故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丰县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4-8-4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就很喜欢,以前我妈妈也经常做这些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7

回帖

5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8-4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邮箱: 18052225101@163.com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 QQ 942194531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苏ICP备2022013941号-1
版权所有: 西祠徐州城市站

苏公网安备32032202000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