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
徐州市民政局发布公示
拟确定7个地名
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
为加强我市地名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通知》(苏民区〔2024〕3号)精神,市民政局会同市住建、交通、水务、文广旅、史志办六部门,依据省民政厅等六部门印发的《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评定标准,对县(市)区申报的地名文化遗产进行逐条评估论证。经评审,拟确定窑湾码头、五省通衢、故黄河百步洪、蔺家坝、矶嘴坝、二坝、解台船闸等7个地名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内容详见《徐州市第三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6月14日至6月18日。公示期内,如对以上名单有异议,请联系徐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地址:徐州市行政中心西区综合楼F623,电话:83686551,邮箱:xzsmzjqhdmc@163.com。
徐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14日附件 徐州市第三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一、交通运输类(港口、古渡口、古码头)五省通衢:大致位置为故黄河庆云桥至坝子街桥河道范围。为古汴水与古泗水交汇处,是古徐州城重要的水运和陆路交通枢纽。徐州地处东西南北水运要冲,成为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咽喉,被称为“五省通衢”。五省通衢牌坊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为治水名臣、河道总督黎世序庆祝一场治水胜利而建。此处是徐州北接齐鲁燕赵京津,南达江淮宁沪浙闽的交通命脉,是古驿道的徐州进出口,那迎送离别处就在北门外的黄河岸。一张清乾隆的地图清楚地标明此地的两处:“渡黄登岸码头”。窑湾码头:以“窑湾”地名命名。窑湾码头段大运河,春秋时期为柤水分支,下入古皂河,舟楫频繁往来于宿迁与齐鲁之间。隋唐时期,为便于货物流通与集散形成了码头。明万历三十二年,开泇通运后,水运的兴盛提升了窑湾古镇漕运、军事、经济、文化地位,带来了窑湾码头日益繁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中运河全面贯通后,窑湾迅速成为繁富甲两邑的商贸重镇。窑湾建镇有1400余年历史,窑湾码头伴随窑湾镇历经兴衰沉浮的沧桑演变,对窑湾古镇的商贸发达、经济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水利设施类(水利枢纽、闸坝)故黄河百步洪:位于市区故黄河和平桥至显红岛一带,长约百步,苏轼在徐州时与其弟苏辙分别有咏歌百步洪等多首诗词传世,故后人以“百步洪”命名。百步洪是漕运必经之地,从宋哲宗开始,历任官吏均维护此处畅通。蔺家坝:蔺家坝旧址始筑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位于微山湖西南岸边,张谷山与蔺山村之间,由蔺家坝节制闸、蔺家坝船闸和长700米的土坝组成。作为京杭运河江苏段北大门,地理位置重要,发挥泄洪、引水灌溉和调节不老河航运水位等功能,与大运河的发展变化及徐州的城市变迁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地域与历史特点,彰显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矶嘴坝:原名石叽嘴,因其神似鸡嘴,故又名鸡嘴坝。位于徐州故黄河市区段,地处显红岛西侧,是明清时期的导水工程。明代治水官员潘季驯首先把它载入《河防一览》,作为黄河的“修守事宜”,《河防一览卷四》中写到:“顺水坝俗名鸡嘴,又名马头。”清代中末期古舆图中所记为石叽嘴。
二坝:清代,村南筑有防御黄河决溢的两道大坝,第一道坝称为丰工大坝,也称御水坝,第二道大坝简称二坝,该村因此坝而得名。咸丰元年(1851),黄河在二坝村西侧的蟠龙集决口,两道大坝被冲毁。现建设为二坝湿地公园。
解台船闸:“解台”之名取自当地村庄名称,解台船闸是苏北运河中最北端的一道船闸,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境内,为现代化大型复线船闸,始建于1958年。作为苏北运河的“北大门”,解台船闸在两汉文化的浸润下承载着贯通南北交通,连接东西经济文化的重要使命,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来源 | 徐州市民政局官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