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很强你先上 发表于 2025-3-17 12:50:01

让学生安全感满满,沛县这所学校到底做了啥?

校园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3月13日下午,沛县树人学校德育主任康慧来到《沛县教育+》直播间,就该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教育实践,以《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成长之路》为题,从制度、预防、应急、协同等多维度进行了分享交流。<br /><br /><br /><font color="#8b0000"><font style="font-size:17px"><strong>一、</strong></font></font><strong><font color="#8b0000"><font style="font-size:17px">三维体系:制度·文化·协同的深度融合</font></font><br /></strong><br /><font style="font-size:17px">(一)制度筑基:构建规范化安全管理网络。1.构建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实行“校长-部门-班级”三级责任制。2.建立“隐患发现-反馈-整改”闭环机制。3.法治思维融入日常管理。4.规则意识筑牢安全防线。</font><br />(二)文化浸润:打造生命教育生态场域。1.课程化安全教育路径。开发“安全微课程”,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实施“五分钟安全锦囊”,如网络安全教育中融入“信息甄别四步法”;创设情境化学习空间,通过防欺凌角色扮演、消防逃生模拟,实现“做中学”的教育主张。2.学生自治能力培育。通过《校规校纪》学习与学生会自治,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学生会成员在路队管理、安全检查等活动中,既锻炼能力,又为同伴树立榜样,形成“以行导行”的良性循环。<br />(三)多元协同:构建教育共同体。家校社联动机制践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1.家长护岗,助力通行安全。2.家长进校园,深化校园安全。3.构建心理安全支持网络,加强心理健康管理。4.构建教师监督管理体系。组建值班教师队伍,通过教师护导、巡逻和值守,将安全关怀融入日常细节。<br /><br /><font color="#8b0000"><font style="font-size:17px"><strong>二、</strong></font><font style="font-size:17px"><strong>重点领域:理论指导下的精准施策</strong></font></font><br />(一)交通安全:规则内化与习惯养成。1.积极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学生安全通道,联合交通部门设立校园安全标识,设置防撞栏等,禁止车辆在上下学时段进入学校门口。2.通过流程优化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错时错峰入校离校,提升安全效能。3.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意识。<br /><br />(二)网络安全:批判性思维培育。开展“AI诈骗案例分析研讨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达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目标。建立学生-班主任-德育处“信息三级审核制”,践行信息加工理论中的认知监控策略。1.开展“信息甄别”教育,通过主题班会 、告家长书等形式,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网络安全意识,预防网络诈骗、电信诈骗。2.及时转发公安部门和上级部门的安全提醒。<br /><br />(三)防欺凌教育:道德领导力培养。通过“欺凌事件匿名箱”收集信息,引导学生做出负责任的行为选择。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明确欺凌行为的界定与处罚标准,规范报告、调查和处理流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校园广播等,向学生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增强法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校园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在课间、午休等易发生欺凌的时段和角落。<br /><br />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经历“同化-顺应”的认知重构过程。学校通过制度筑基、文化浸润、多元协同等一系列安全教育建设,帮助学生构建动态安全认知图式,通过教师护导示范、家长志愿执勤等具体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观察正向行为模式。<br /><br /><br>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学生安全感满满,沛县这所学校到底做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