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0804 发表于 2022-6-5 17:29:04

浦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些志愿者,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强大支撑。他们的辛苦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在令人钦佩的同时,大家也用实际行动感谢和温暖了他们。  抗疫有我小小少年,与爸妈一起做“大白”  站在三林一封控小区的出入口内侧,穿着蓝色雨衣的女士和穿着黄色荧光马甲的男士,将一位“大白”紧紧拥住。面对镜头,三人共同比出了胜利的手势。  原来,这三位志愿者是一家三口:爸爸宋长伟,妈妈张敏,儿子宋星翰是初二学生,他也成为了这个封控小区中年纪最小的“大白”。  宋星翰记得小区封控的那个晚上:小区大门口突然嘈杂异常,聚集了好多人。身为党员的爸爸、妈妈第一时间赶到居委,了解具体情况后,当即加入了小区抗疫志愿者队伍。此后每天一早,宋星翰都会看到爸爸、妈妈穿着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上岗”。除了为大家拿快递、外卖外,妈妈还负责为小区居民配药,信息要一条一条地记录,一户一户打电话;爸爸则协助小区核酸检测工作。据悉,这是一座人数超过5000人的动迁小区,第一天检测耗费将近10个小时,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爸爸才“下班”回家。  最初几天,宋星翰与爷爷、奶奶待在家里,一个人专心在线学习。“记得爸爸、妈妈报名志愿者时,对我说:‘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冲在最前线!’”转眼封闭已近一周,受到父母的精神鼓舞,他也套上“大白”的衣服,成为了物流保障组的一员。  整整5个小时里,宋星翰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总是第一时间将居民买的快递、物资,顺利送到他们手上。“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还是感觉非常闷热,非常不舒服。”宋星翰还牢记爸爸的提醒,“穿了防护服后,就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因为这会弄脏防护服,产生不必要的防疫物资损耗。”因此在这5个小时里,他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直到别的志愿者来接岗,他才脱下防护服,里面衣服已全部湿透,手套里也全都是汗水,腰也有点直不起来了。  有了这次化身“大白”的经验,宋星翰对志愿者这个身份,更多了几分骄傲:“我也是一名‘疫’往无前,无私奉献的大白啦!加油!三林!加油!上海!”  90后公务员,在抗疫中收获成长  “8点前吃上了晚饭,开心+1,今晚可以躺在床上,开心+2,谢谢大家的关心与鼓励。”一条简单的朋友圈“小确幸”,记录的却是抗疫工作中的不平凡。近日,洋泾街道机关干部集体下沉基层支援疫情防控,“90后”公务员许颖洁是其中的一员。  “接到支援基层的电话时正是周六,我立即放下自己的事情,整理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带着简单的行李进入了闭环管理的小区。”许颖洁回忆称,来到小区时,大门外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但她与一同驻扎居民区的2名社工、2名医护人员、1名社区民警毫不犹豫,跨向了未知的困难与挑战。  一进小区,第一项任务就让人措手不及。几名外来人员聚在小区门口,情绪有些激动——他们不能理解为何刚进小区没多久,就被禁止离开。“看到居委社工正在安抚他们,我也赶紧上前表明身份,说自己是街道安排过来的工作人员,一定会妥善安置好他们的生活。”许颖洁说。  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因为小区健身会所用来安置滞留人员,留给许颖洁和同伴们的,只有阴冷不透风的地下室储物间。每人一张躺椅、一条薄被,小憩几个小时,就要迎来新一天的工作。而这几个小时中,许颖洁睡得并不安稳,不知被冻醒多少次。“原来,上海的3月也是这样冷。”  第二天日间,许颖洁忙着和同伴一起上门“扫楼”,挨家挨户登记住户情况,询问、查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居民,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随着夜幕降临,第二次核酸检测又要开始了,她们马不停蹄地奔赴检测现场,根据事先精心准备的预案,逐楼安排居民下楼检测。最终在午夜12点前,顺利完成了此次采样。  “一天工作结束,我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大白服’已经穿了17个小时了,期间我一刻都不敢松懈,我觉得是使命和责任,是挑战自己的决心,让我突破自己的极限。”许颖洁说。  下沉小区第五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不少居民下楼活动身子,许颖洁和同伴们一边提醒他们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一边组织开展了“春暖铂悦”系列活动,云“K歌”、远程毽子比赛等,让隔离生活丰富多彩。  小区解封当日,许颖洁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唯愿山河无恙,如初见般模样。这段下沉基层的抗疫经历,带给她成长,也让她更加懂得珍惜当下。而许颖洁只是洋泾青年抗疫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在这场战斗中,机关、企事业青年职工,青年医护、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处处都有洋泾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浦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