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上海,活在上海,这座城市依然有光
疫情袭来的这些日子,一切好不容易。人与人之间碰面少了,他们却仍在利用有限的机会彼此传递温暖与希望。在这之中,有不少小故事在互联网上被悄悄转发,看得太多人湿了眼眶。这一连串小故事,关于我们不知姓名的普通人,关于非常时期仍无处不在的爱。它们看似是疫情之外“不重要”的事,种种爱意却因疫情而被放大了,给这个冬天带去了太让人渴望的阳光、力量,值得被我们看见、记取。从今天开始,我们在“阅读”版尽可能搜集这些暖心的故事予以刊发,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编者疫情下的上海成了一座“空城”。但这个空是蛰伏,是等待。
短短的这些天,各种复杂的情绪随着新闻的弹出轮番上演,现实很苦没有错。但生在上海,活在上海,这个城市依然有光。
■ 市民自发支援口罩生产线http://www.whb.cn/u/cms/www/202002/18092126kjzc.jpeg
为了缓解口罩生产线的压力,春节期间,一群上海市民通过志愿活动主动报名,成为了口罩生产线上的夜班“临时工”。他们中有些人是尚未复工的白领,有些人是全职在家的宝妈,还有些是尚在放寒假的学生。自驾前往松江,昼夜颠倒。300个志愿者从未言苦。毕竟口罩那么缺货。
■ 排队预约购买口罩排出“北欧风”http://www.whb.cn/u/cms/www/202002/18092142kbdn.jpeg
2月2日是申城预约口罩第一天,上海闵行区一小区居民排队预约购买口罩,每人之间间隔两米,网友称排出了北欧的感觉!该居住区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将S型的队伍改成了一字型的,且引导大家保持两米距离,居民很自觉地散开了。这样自觉的排队态度,让“上海人排队”又一次冲上了热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