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她”力量丨大沙河畔,书写精彩“菇”事
在鹿楼镇大沙河畔,有一位勤劳、热心、敢想敢干的女性新农人,怀揣对家乡和土地的热爱,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了多样的人生姿态。她就是徐州硕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秀丽。<br /><br /><br /><br />“温度要始终保持在9℃-15℃之间,如果出现干尖,就稍微潲点水......”3月6日一大早,刘秀丽便赶到种植户胥承志的食用菌大棚,指导羊肚菌种植技术。<br /><br /><br />近年来胥承志一直种植草莓,还是头一次尝试种植羊肚菌,由于没有经验,加上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面对一棚子的食用菌胥承志时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她就第一时间上门指导,真是给我帮了大忙!”说起刘秀丽,胥承志赞不绝口。<br /><br /><br /><br />刘秀丽说,她与食用菌的渊源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开始她和丈夫只是把在黄河故道两侧采摘的野生双孢菇带到城里售卖,那时候一斤双孢菇可以卖到一块钱左右,收入相当可观。然而随着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双孢菇变得稀缺,价格也随之更高,却让刘秀丽看到了商机。于是,1992年她和丈夫便在鹿楼镇鹿韩庄村承包了土地,开始了食用菌种植之路。<br /><br /><br /><br />“最初因为缺乏经验和技术,我们没有种植成功。” 刘秀丽说,自己要强的性格不允许轻易放弃,后来经熟人介绍,夫妇俩去江苏省农科院找到了食用菌种植的专家,并辗转多地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将专家请到家里实地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食用菌种植初见成效,还引进了羊肚耳、榆蘑、猴脑菌和毛木耳等优良新品种,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br /><br /><br /><br />“我是挣了钱,可当时村里很多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他们都是邻里乡亲,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刘秀丽说,她想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我们创办了食用菌农村专业合作社,工厂化生产菌包,以赊销方式带动村民种植,并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br /><br /><br /><br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2020年,刘秀丽又成立了徐州硕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食用菌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以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以及分户管理的“三统一分”生产方式进行示范带动,为食用菌生产扩量提质。<br /><br /><br />如今,刘秀丽的公司已发展为集食用菌菌包加工、发菌、培育、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并让众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今年54岁的张桂香从公司刚成立就成为了一员, “从家到公司走路只要五分钟,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块钱,还能照顾家,上哪去找这样的好工作!” 说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张桂香很是满足。<br /><br /><br /><br />多年来,刘秀丽聘请了不少农村留守妇女到公司工作,并为她们进行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许多人靠种植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为家庭带来了可观收入。目前公司生产的食用菌菌包已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户家庭从事食用菌种植,全镇食用菌产业也由以往“小而散”的生产模式发展为“美而强”的全产业链条。<br /><br /><br />不仅在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刘秀丽还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宣传和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更多农户增产增收,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认可。<br /><br /><br /><br />刘秀丽说,她会不断培育食用菌新品种、探索种植新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同时,也会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努力为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生活的更加美好。” 面对未来,刘秀丽满怀信心。<br /><br /><br>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